绿色供应链丨双碳时代,绿色供应链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绿色供应链概念最早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学院在一九九六年的环境制造研究中提出。目标是将绿色制造理念和供应链管理融合,使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回收过程中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发挥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此之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和内涵从不同角度不断被丰富和深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要求将供应商纳入企业环境战略,从而实现绿色集成管理;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入环保意识。国内学者但斌等指出制造业绿色供应链涉及多方主体,从原材料、生产加工等一直到报废的所有环节都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并使得资源利用率最高。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将“三重底线原则”加入到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中。Elkington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最早地提出了“三重底线”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这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中国绿色供应链发展最初是以绿色采购为主,后来形成以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物流、绿色回收体系为主体,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信息平台建设、绿色信息披露协同构建的系统性发展体系。特别是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背景下,社会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的要求不再只是强调通过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强调要完善标准计量器具、提升统计监测能力、积极融入市场化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绿色金融、财税价格和投融资政策支持,形成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循环可持续市场化机制。
绿色供应链的特征
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都强调系统性,希望通过各节点、各企业及各部门间相互协调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效益。但相对于传统供应链而言,绿色供应链在追求经济收益的同时,更强调环境因素,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效益的平衡,强调计划、采购、生产、流通至消费等活动与环境的相容性。根据不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供应链的阐述,绿色供应链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绿色性: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本质区别,就在将“绿色属性”融入供应链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改造。供应链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绿色供应链在生产运作中包括采购、设计、生产等过程中处处蕴含环保意识,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二是能源利用,在运营过程中每种应用到的资源加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缓解资源的紧张,增加社会福利,最终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追求下实现经济绩效。
(2)动态性: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由于环境变化、企业价值变化促使供应链向绿色供应链发展,在此过程中绿色供应链将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持续发展进步,供应链绿色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因此必然表现出动态性和阶段性特点。
(3)循环性: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增加了绿色回收,从绿色采购到绿色回收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供应链。通过绿色回收,将使用寿命结束的产品通过逆向物流使部分材料或零部件循环使用,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复杂性:尽管绿色供应链是一个闭环的链状结构,但外部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供应链的绿色化进程,企业是否进行绿色创新以及绿色化程度都受制于国家、法律、政策、文化、民族、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如此,供应链成员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供应链中不同成员的类型、规模、文化、理念也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也可能成为供应链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同时某一企业可能是不同供应链中的成员,即供应链之间也会发生相互关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运输和使用、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提出绿色供应管理的基本思想、研究条件、框架体系和评价方法,不仅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 也是供应商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 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 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 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 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1、确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一是企业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纳入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设置管理部门,推进本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二是要用整体系统的观点将绿色供应链融入产品研发、设计、采购、制造、回收处理等业务流程,识别能源资源、环境风险和机遇,带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协作,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势,不断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绿色产品市场份额。
2、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
一是企业要树立绿色采购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采购标准、制度,将绿色采购贯穿原材料、产品和服务采购的全过程。要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绿色伙伴认证、选择和管理,推动供应商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二是要早期介入、主动参与供应商的研发制造过程,引导供应商减少各种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用量,用更环保的材料替代,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传递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环保要求,帮助供应商将环保要求融入业务之中并逐级传递。
3、强化绿色生产
一是企业要建立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理念,整合环境数据资源,建立基础过程和产品数据库,构建评价模型,在研发设计阶段开展全生命周期(LCA)评价。二是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促进业界绿色生产水平提升,引领行业变革。
4、建设绿色回收体系
一是企业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主动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责任。二是采用产品回收电子标签、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可核查、可溯源的绿色回收体系。三是生产企业可直接主导或与专业从事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的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搭建拆解、回收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废旧产品在生产企业、消费者、回收企业、拆解企业间的有效流通。
5、搭建绿色信息收集监测披露平台
一是企业要建立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和减排监测数据库,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污染物排放、违规情况等信息。二是要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收集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等过程的数据,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生产企业、供应商、回收商以及政府部门、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三是要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重点供应商的管理评级,定期向社会披露重点供应商的环境信息,公布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成效。
绿色供应链认证作用
1、国家标准认证,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
2、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 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企业的产品评定达到绿色标准,提升企业绿色形象。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可以树立产品的安全可靠、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赢得更容易获得经销商、消费者的认可信赖;
4、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联盟来实施绿色供应链。在绿色供应链中可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更多效益。
5、可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重视生态问题,并为此设立了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而企业要长久生存就必须使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而要达标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
6、展示企业诚信形象。可在企业产品外包装、产品说明书、企业宣传册、企业官网、媒体广告、个人名片等载体宣传认证结果;
7、企业综合信誉体现。是企业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市场招商、赊销采购等活动中,展示企业投标信誉、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的权威证明。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关键词:绿色供应链
Free appointment